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纸吸管被嘲上热搜 限塑升级还能愉快地减塑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17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浏览次数:3345
核心提示:逛超市,2毛变1的购物袋,你会买吗?今年,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正式在全国生效。

逛超市,2毛变1的购物袋,你会买吗?
今年,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正式在全国生效。从消费者角度,直观感受是购物袋涨价了。近,在塑料制品中占比不大,但使用频率很高的塑料吸管,在一二线城市几乎消失,让奶茶咖啡爱好者们有点“懵”。
根据禁塑新规,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胶带……这些曾经广泛使用的塑料制品,都将面临“禁”令。
“严限塑令”真的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从去年底到今年2月,长三角消保委联盟调研发现,消费者对“禁限塑”有着非常高的知晓度和支持度,达90%以上。在商场、超市、大型餐饮、外卖领域,禁限塑新规的落实率都达到70%以上。消费需求的拉动,也带来供给侧的快速增长,许多塑料生产企业90%以上的产能,转型为生产纸质袋或可降解塑料袋。
大江东工作室发现,“禁限塑”实行中,也带来一些吐槽:“纸吸管味如嚼蜡”,环保购物袋不适合商务人士,餐饮企业面临成本增加,可降解标准不统一……
看来,“严限塑令”,并不是一“限”了之那么简单。
消费者:绿色消费理念正在转化为行动
在陆家嘴上班的陆思琦,在网上购物时常常陷入选择困难症:价格、版型、物流都接近的两条牛仔裤,应该选哪一件?
“(裤子)采用专业封闭系统,可回收98%的制造使用水;使用工厂机器回收的热气自然烘干。”这样的商品描述,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件环境友好型牛仔裤。
“再生”、“循环”,正在成为新的卖点。事实上,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大多数年轻人也愿意稍微多付出一点,为企业、商家这份努力买单。
2008年始,我国实施“限塑令”。2020年发布禁限塑新规,要在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节点,分步骤确保大量减少塑料制品使用。限塑令不断升级,成效有目共睹:餐馆停止使用塑料餐具;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六小件”;菜篮子、环保袋重回市民手中……全社会在生产、销售、使用各方面形成了自觉意识,“限塑”正渐渐成为社会共识。
“10年前的研究显示,当时的消费者有了绿色消费理念,但和实际的消费选择存在割裂。”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说:“但是,近年来两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很多环保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
禁限塑新规施行2个多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值得正视的问题。直面并努力化解问题,是让限塑可持续的切实保证。
上海市消保委调查发现,环保购物袋在上班族和年轻人中携带率和重复使用率不高,原因是“太难看了”。长三角消费者中上班族占比大,生活节奏快,几乎都是在上下班途中购物。上海市消保委调查小组曾在陆家嘴附近的超市、菜场观察,白领们自带环保购物袋比例很小,“环保购物袋和我今天的穿戴不搭”“不适合拎到商务场合”“折叠以后体积很大,无法装进包里”……
环保购物袋的颜值成为硬伤。即使购物袋价格从2毛涨到1,甚至还有2,材料从塑料变为更结实的无纺布,很多对价格不敏感的人群依旧愿意为此买单,但用过一次就当作了垃圾袋,不再重复使用。
今年1月,纸吸管也曾被嘲上热搜。“用纸吸管喝奶茶,我感觉在嚼厕纸。”社交网站上,许多网友纷纷各大奶茶品牌,强烈要求改进吸管“口感”。如何提高替代性产品的使用感受,让小伙伴们愉快地减塑,成为全产业链共同面对的课题。
餐饮企业:吸管采购支出翻了3倍
东妹是奶茶爱好者,去年就发现上海大型餐饮企业开始布局可降解材料。同为可降解吸管,但材质、厚薄、耐用性各不相同,背后自然是成本的差距。一家客单价30一杯的新式茶饮公司,为保证饮用口感,公司在采购可降解吸管上“很舍得花钱”,新吸管的成本价格是原先塑料吸管的3倍。有些企业则索性采用带有直饮口的塑料杯盖,直接跳过吸管环节。
一些小型奶茶咖啡店就没那么“财大气粗”了。东妹来到长宁区愚园路上某小众咖啡店。去年下半年,长宁区商务委已将通知下发到店铺,要求今年旦后,店内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去年底,店内试用了一段时间的纸吸管。冬天,店里卖的大多是热饮,纸吸管泡一会儿就软了,消费者多有抱怨。”店主说,“之前采购的一批塑料吸管彻底用不上了,新的吸管又是一大笔开销,运营成本直线上升。”店主近在联系供应商,之后会采用聚乳酸(PLA)吸管,使用体验接近塑料吸管,又可降解,但成本比纸吸管高,是塑料吸管的3倍。
聚乳酸(PLA)是生物降解塑料的一种,一般由玉米、木薯等植物通过微生物发酵为原料。PLA吸管防水、强度高、易降解,喝起奶茶体验感好很多,但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成本比纸吸管更高。因此,目前市面上塑料吸管替代品中,纸吸管份额更大。
除了PLA吸管,完全可降解吸管还有秸秆吸管、淀粉吸管等,只是成本都更高昂。
据统计,2020年我国塑料吸管人均使用量超过30根,而塑料吸管产量仅占我国塑料制品总产量的0.036%。上海新消费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刘波认为,塑料吸管的关注度和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禁用塑料吸管,对消费者和企业都具有明显的市场教育作用。
塑料制品厂家:90%的产能转产可降解产品
历时半年,上海乐亿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质量部负责人焦国峰,终于拿到了公司一款产品的可降解检测报告。“禁限塑新规的出台和生产线的调整,几乎是前后脚的关系。”焦国峰说,去年6月起,可降解塑料制品订单明显增多,公司随之购置新机器、采购原材料。没想到,当大量产能转向可降解塑料制品时,检测成为堵点。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工程师石鎏杰介绍,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正规检测,通常要3-6个月,且费用较昂贵。
“上海这边具有检测资质的机构大排长队,3个月才能排到,再加上检测花费的6个月,一个产品几乎要等1年才能拿到证书。后来我们直接拿到北京去检测,那里还没开始排队。”焦国峰提到,目前也有快速检测方式,例如用红外照射,证明产品是否含有可降解成分。但石鎏杰认为,这一方法仅能检测塑料制品的成分,与塑料是否真的可降解却无必然关联。
据预测,全球包装市场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将在2023年达到94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3%。未来3-5年,可降解产品将迅速占领市场。焦国峰的公司已有三分之一产能转向可降解产品。有业内人士透露,在长三角,大批塑料制品公司拿出几乎90%的产能,生产可降解产品。
由于需求旺盛,原材料PBAT和PLA货源紧俏,价格上涨加快,也带动了上游企业的扩容增产。
可降解塑料分为生物分解、光降解、热氧降解、可堆肥降解等。每种类型适用的标准、生产工艺和成本都不一样,降解程度差异也非常大。尽管降解程度高的产品理论上应该被优选使用,但在市场竞争中,不同降解程度的产品同为“可降解塑料袋”,成本和价格成为主要的竞争因素。分析人士认为,可降解产品市场,有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此外,禁限塑新规相关的技术规范庞杂,仅国标就有9件,还有众多地方标准。用于识别的“可降解”标识,有十几种之多。调查显示,长三角受访者中对“禁限塑”的知晓度虽超过90%,但涉及禁限塑新规基础知识,完全答对的受访者不到2.5%。
唐健盛认为,塑料包装的更替需要多方配合,包括更为细致的国家政策和税收扶持,保证率先采用环保包装的企业,不会因成本增高而被市场竞争瞬间淘汰,同时,需要更切实的举措,为消费者提供尽可能便利的限塑感受,潜移默化地接受环保意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m.6paper.com
新浪微博: weibo.com/6paper
关注: 6paper
官方群①:65175609

400-875-892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