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修订印刷业标准31项、建立8个印刷标准化试验与推广基地、建设3个印刷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举办国际印刷标准化发展论坛、实质性参与国际印后标准制定……6月17日,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印刷标委会)秘书长李安在“香港高峰会——国际印刷标准化”上发表演讲,细数“十一五”期间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所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国印刷标委会在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全心致力于推动行业的标准化建设,使我国印刷标准化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李安表示,“三面向、三服务”的指导思想为印刷标准化实施新的运作模式奠定了基础,使标准化成为企业和行业共同关注和实践的话题。所谓“三面向、三服务”,即“面向企业、面向行业、面向市场”,“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市场服务”。
面向企业
搭建标准制修订平台
标准制修订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标准化工作经费缺乏,是标准化工作经常会遭遇的问题。为了突破这些瓶颈,全国印刷标委会采用市场化模式运作标准化工作,面向企业大胆进行探索和尝试。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印刷标委会共完成31项标准的制修订,另有23项标准在制定中,10余项标准在立项过程中;完成质检公益性科研项目1项,另有1项正在进行中。这些成就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李安表示,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有数据为证,5年来,企业赞助标准制修订和标准化事务的经费达数百万元,更有445个次企业参与各类标准的制修订。另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参与各类标准制修订的专家与技术工作者就有906人次。
全国印刷标委会开创的另一项全新的运作模式,是与印刷不同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合作建立印刷标准化试验与推广基地。李安说:“‘十一五’期间,全国印刷标委会已与雅昌、北京多彩、星光集团、雅图仕、天津东洋、中华商务、金东纸业、杭州影天等8个印刷及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8个印刷标准化试验与推广基地。”基地已成为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重要的支撑力量,各基地正在积极开展各项标准化工作,基地企业更是成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的中坚力量。
联手协会院校
建设分技术委员会
我国的印刷标准化水平整体上滞后于产业发展,多项国家标准亟须制修订。如果仅仅依靠目前的印刷标准化组织及其工作,要完成整个印刷体系标准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8年提出要建设3个分技术委员会,希望有实力的协会和院校承担秘书处的工作。
之后,经过委员征集和材料准备,3个分技术委员会经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并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分别负责制修订各自印刷领域的国家标准。李安说,网版印刷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由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承担,书刊印刷分技术委员会和包装印刷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由深圳市印刷行业协会、深圳市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担。
迈上国际舞台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长期以来,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ISO/TC 130)各工作组的组长(召集人)均由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人员担任,我国虽加入ISO/TC 130已有20年历史,但长时间没能实质性参与其中的工作。“十一五”期间,这一局面得到改变。全国印刷标委会于2009年次在北京承办了ISO/TC 130第23届年会,并在年会期间成功举办了“ISO/TC 130在中国——印刷标准化发展论坛”。
年会还作出决议,同意中国牵头建立新的印后工作组,中国承担工作组的组长和秘书处。国际印后工作组在ISO/TC 130被列为第12工作小组(WG 12),经过一年的艰苦工作,该工作组正式组建。该工作组的组建得到北京印刷学会、海德堡印刷设计(深圳)有限公司、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香港印刷科技研究中心、香港知专设计学院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巴西、瑞士、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瑞典等国家标准化组织及专家的配合与支持。国际印后工作组的组建,是我国印刷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事务的开始,标志着我国印刷业将在国际印刷标准化组织中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李安说,ISO/TC 130现在已分配了标准文号(ISO/PWI 16762、ISO/PWI 16763),国际印后工作组组长(召集人)何晓辉正在组织国内和国际的专家开展相关工作。2010年6月,经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审核,我国的12位专家注册为ISO/TC 130专家。